9. 从「需求」到「目的」,剖析吸引力的本质
本文字数:974,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导读:回到阿德勒的目的论,之所以这个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石之一,是因为它的适用范围实在太广,人类大多数的意识行为的成因,都可以拿它来解释。这段话,成功地让郑薇陷入更大的负多巴胺状,以至于室友一旦提起陈孝正这个名字,她就会暴怒。相信大家的答案都一样,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会更加强烈的需求对方,为此你甚至表现出愤怒、沮丧、茶饭不思,为什么?是因为这时候的你,处于负多巴胺状态,因为你感觉自己的社交认定要丧失了,这种状态你会非常痛苦,你会渴望早点摆脱这状态,于是你会比之前更加渴望得到对方的社交地位的认可,也就是上面说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第三层,只有这样你才能摆脱负多巴胺——而这种渴望,会让你更加需求对方,只有对方才能让你摆脱负多巴胺,重新恢复正常多巴胺水平,你有多渴望,性冲动就有多强烈。这时候问题就会出现,如果你是还没消退的一方,因为对方的消退,导致自己陷入了害怕社交认定丧失的负多巴胺状态。你开始紧张,开始恐惧,开始产生自己离不开对方的错觉,这错觉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你处于强烈的负多巴胺状态。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