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 您的支持,我的动力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微信公众号 

高华与秦晖

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3年12月25日 阅读数:589人阅读

本文字数:974,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导读:2003年大一下半学期,高老师第一次给我们上课。当年有SARS,他正巧在香港访学,我已经不知天高地厚的跟高老师邮件取得了联系。他回来后,先定点隔离、再居家隔离,等他给我们正式上课的时候,已然竟有些熟悉了。记得当时他和沈汉老师给我们合开了一门《马列名著导读》的本科生课程,他似乎有种独特的感悟力,同样的史料,他总是能够别开生面,既登得大雅之堂,也绝不是照本宣科。风趣幽默,如沐春风。久而久之,我觉得他真的是秉持历史学家的本分,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既不媚上,作八股文,也不媚俗,发惊人之语,他总是坚持史学家的良知和判断。这么多年来越是反复读他的书、看他的文章、听他的讲座,对这一点越是深信不疑。虽然得到了高老师的表扬,但我对近代史依然兴趣不大。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我的学术兴趣更愿意探求中国古典的学问,另一方面是由于近代史史料浩如烟海,读到猴年马月都读不完,我懒。所以大四保研的时候,我就选择了跟随颜世安老师去读先秦思想史了。颜老师是高老师挚友,从高老师逝世后颜老师的纪念文章中即可看出,感人至深。这里我想说,高老师对于学生是否读研、跟谁读、是否读博,日后是否做历史研究,都非常宽容、开明。跟很多其他老师,将硕士生、博士生看成自己可以掌握的「资产」、学术苦力、帮自己干活,简直有天壤之别。他对硕士生、博士生都是读书、做学问的指导,是一种很纯粹的传授学问的师生关系,没有什么管导师叫「老板」的市井习气,理工科可能有科研项目,尚可理解,人文社科领域,哪一部好的著作是导师靠学生写资料做出来的?或者仅仅是学生写,导师最后挂个名就能传世的?所以当我告知高老师我想去跟颜老师读思想史的时候,他充分理解并支持我的想法。读研之后,我也依然是高老师家的常客,该去还去,真没把自己当外人。在车上,不一会,秦老师特别和善的主动问我,你对什么领域的历史感兴趣?我真想说,我对很多领域都感兴趣,但觉得不太礼貌,有点跟「广泛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对着干的感觉,我紧忙说还没有形成特定的学术兴趣——这也是实话,本科生大多只是泛读一些学术著作。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想,秦老师当年进兰州大学之前,就已经把「马列」读的滚瓜烂熟了,已经是半个专家了,他是带着问题「北上投师」拜入赵俪生先生门下,他从读研开始就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学术兴趣,我呢?我大二才学会一加一等于二!原典都没摸过几本呢,哪里来的学术兴趣?秦老师有一大特点,非常值得一提。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保持了纯粹的求知欲、一以贯之的价值关怀和勤奋的思考。人文社科领域的学者,大多数五十岁以后认知就停滞了(有人甚至不到五十岁),一方面是很难看书获得新知识,思维已经定型、思考难以突破;另一方面各种社会头衔、学术职务蜂拥而至,做学问的时间少了,自己也容易飘,「老之戒在得」,慢慢的学术生命也就结束了。这一点,秦老师真的很厉害。这么多年爱智求真,不停的看书、不停的思考、不停的产出,保持了旺盛的创造力,这太难能可贵了。自由派的一些学者为什么这些年影响力在下降?很大程度上就是原有格局、学术领域难以突破,今天写的文章,如果拿掉日期,跟二十年前的没什么区别。社会有很多新问题,如果你不能解答这些新问题,那自然解释力就要下降。你开始原地踏步,但问题日新月异,而你的读者也在进步。当然,学问这件事不能苛求,学术停滞总是难免的事情。不过,这也从侧面映衬出秦老师的难能可贵。[罗尔斯《正义论》及诺齐克和桑德尔对其的批评](https://mp.[安大简《诗经》与今本《诗经》文义比较](https://mp.[讲点绝活儿:我的高质量读书法~](https://mp.


来源 | 微信公众号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标签: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