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兴衰,早已埋下伏笔
本文字数:974,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导读:虽然曲沃赢得战争胜利,开始执掌晋国,但“曲沃代翼”这件事,还是给晋国造成不可磨灭的后遗症。原本翼城是晋国宗室的大宗,曲沃是晋国宗室的小宗,大宗世代承袭君位是礼,小宗世代拥护大宗是礼,现在小宗取代大宗成为国君,便是破坏礼法,破坏天下默认的政治承袭秩序。那么在晋国宗室诸人看来,兵强马壮者可以做国君,小宗可以取代大宗,以后不需要遵纪守法,只需积蓄实力发动战争,便能复制曲沃的成功经验。公元前677年,晋武公薨逝,其子诡诸继位,史称晋献公。晋献公没有祖辈的战争权威,无法用正常手段,压制晋国宗室的政治野心,曲沃桓叔和曲沃庄伯的旁系子孙们,在政治野心的催逼下,也无法用正常方式对待晋献公,宗室矛盾非常激烈。晋献公如何保住地位乃至生命安全呢?晋献公的功业非常盛大,号称“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战十二胜”,带着晋国雄踞北方,再进一步,便能进取中原摆布天下,成为周王承认的天下霸主了。但实事求是的说,这些功业是晋献公和外姓大臣共同取得的,他们事实上是合作关系,而不是传统的君臣关系。这样的政治格局,决定了晋国的赫赫武功之下,隐藏着巨大的政治危机。公元前651年9月,晋献公薨逝。紧接着,外姓大臣便开始争夺晋国最高权力。晋献公希望公子奚齐继位,并任命大夫荀息做辅政大臣,但大夫里克召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的旧部起兵,10月便诛杀公子奚齐。荀息不愿辜负晋献公的嘱托,又拥立公子卓子继位,11月,里克在朝堂诛杀公子卓子,荀息自杀身亡。《春秋左传》和《史记·晋世家》都说,里克想拥立公子重耳继位。但从历史进程来看,拥立公子重耳是里克的政治旗号,他只是不甘居于荀息之下,他的一系列行为,都是清除政敌,夺取晋国的最高权力。即便公子重耳响应号召回国继位,也不过是里克的傀儡。那晋国没有国君,国内没有近亲公子,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公子夷吾已经自梁国跑到秦国,大夫郤芮便劝他,用重金贿赂秦穆公,借秦国的力量回晋国继位,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反正晋国不是你的,付出多大代价都是赚的: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