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时代:朱镕基在1993年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字数:974,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导读:电视剧《繁花》的时间线大部分聚焦于1993年。很多人说,1993年才是中国经济真正的崛起之年。那一年,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人民币发行和信贷投放机制变革、中央银行体系建立,到汇率并轨、分税制改革的实施……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巨浪呼啸而来。关于改革方案,大家认为: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思路和国务院据此制定的具体改革方案,是一次历史上少有的、广泛而深入的改革。完成这次改革,可以基本上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是一个很好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及时地推进改革,真正把我们的各项经济关系理顺,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从第一个内容来讲,就是坚持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央银行独立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保证币值的稳定,把金融宏观调控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个任务实际上已经初步完成。原来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所拥有的7%的贷款规模调控权已收回总行,这完全应该,执行过程中也没有遇到阻力,执行的结果很好。因为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还需要相当长的过程,如果专业银行按照商业银行的原则独立经营,根据效益,独立决定信贷项目,那么,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就受不了关于这个问题,明年我们朝着这个目标能走多快,国家经贸委正在和各专业银行一起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今后,国家开发银行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要配合好,在最初定项目的时候就把资金定下来。这并不是要打乱原来的渠道,也并不影响地方搞项目的积极性。这个目标什么时候能达到?大概要到2000年以后。现在中央一年差不多承担1000亿元的财政赤字,靠发票子和发国库券平衡。如果当前就做到中央财政收入平衡有余,就意味着把1000亿元赤字转给了地方,地方无法承受。因此在分税制改革的过渡时期,中央还得把基数年上收的四分之三增值税返还给地方,中央只留增量的大部分,使地方目前的利益格局不受到损害。地方财政收人增量的大部分仍归地方,所以不能说中央集中过多。明年通过分税制改革,财政部从整个财政收入的增量中大体多收95亿元。根据现在各地出现的弄虚作假的情况,这95亿元可能拿不上来了。就是多收95我们的原则是不增加企业的税负,不加重国有企业的负担,但是实际上不能完全做到,统一的税率只能使大多数企业的税负不增加。我们最后确定的增值税税率是17%,这个税率可以保证绝大多数的企业不增加负担,但是总有一部分企业的税负要增加。所以,我要给在座的负责同志打个招呼,叫喊税负增加的企业仅是一小部分。我想,我们还有别的政策来平衡税负增加的企业,即免收“两金”。总体来看,明年国有企业的负担不会增加而是普遍降低。同时,它提出一个观点:尽管宏观调控取得了这样的成效,但不可估计过高,放松银根的时机没有来到。他们是在批评我们过早放松银根。我们认为这个观点很值得注意,因为外面有些谣传,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又要新一轮大上基本建设了。因为今年的宏观调控只是治标,不是治本,只是使资金暂时缓和,为了避免大起大落,搞的是“软着陆”,根本没有解决基本建设战线过长的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银行货币发行过多的问题。明年如果再突破,今年的一些问题就会加重,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硬着陆”。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